多管齐下治理补课乱象
据《人民日报》10月11日报道补课费已成一些普通家庭的最大支出。
前不久,辽宁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在沈阳、抚顺、本溪、铁岭等4市,对中小学生课外负担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。调研发现,用于子女补课的费用平均每月在2000元以上,补课已成常态。
由于市场需求大、名师少,课外培训往往供不应求。严查的结果可能是补课地点更隐蔽、条件更差,“培训机构很警惕,每天上课都有工作人员和家长把守,教室的门窗也不敢开”。
调查指出,补课费已成为普通工薪阶层家庭的主要支出,有的家长为给孩子补课,不得不在外兼职。采访中,家长意见最大的就是,许多校外培训机构以应试教育为目的,“提前教学”“超纲教学”,严重冲击学校的正常教育;更有个别培训机构和一些老师相互依托,抬高补课价格,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培训。对此,今年沈阳教育部门作出规定,一旦发现中小学校教师在校外补课,调离教课一线3年。
【观察】尽管教育部三令五申,严禁在职教师有偿补课,但屡禁不止。有的家长是迫于升学压力,担心孩子课内“吃不饱”;有的家长则是出于一种“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的焦虑和从众心理。无论出于何种原因,补课已经造成了家长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包袱,孩子们更是苦不堪言。很多学生表示,自己的最大心愿就是“睡一个大懒觉”。
对“提前教学”“超纲教学”的有偿补课,应当坚决打击;而以兴趣为目标的艺术教育课外培训班,应当加强引导。目前,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,由教育、民政、工商部门多头发放,谁是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主体并不清晰。在报道中,辽宁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建议,校外培训机构由教育部门统一监管,改变多头监管的局面。此外,加强学校课后服务、推进网络资源共享,也为治理校外培训提供了方案。
《中国教育报》2018年11月06日第8版版名:新闻·深度